查看原文
其他

新传万字易混概念盘点+高效背书法,我看谁还在为背书头疼!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2024广播电视学考研群 594514955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后台回复“答题冲刺班”,带你开启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真题训练营”,参与百日题海战术

后台回复“实务突击班”,走好实务第一步


离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各位爱宝们也是疯狂开启了背书模式。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让人叫苦不迭:一背就会,背完就忘的痛谁懂!


实际上,背书也是讲求方法的,除了每个人自己用得比较顺手的个性化背书方法之外,播播觉得还有一个方法特别适合新传er:对比记忆法。


所谓对比记忆法,就是把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记忆,通过对其差异点的强调,实现同类快速记忆,增强记忆效率。


当然,在新传领域,对比记忆法除了能够帮我们快速get“浩如烟海”的专业名词概念以外,它的记忆过程本身就对应着新传考研的高频考点——名词解释/概念辨析!


因此,今天播播就为大家盘点了考前复习硬货——新传万字易混概念清单,大家赶快拿去背!



01

新闻&信息&宣传


新闻:根据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信息: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行状态的表征和陈述,对接受者而言,是预先未知的事理,具有消除人认识不确定性的功能。


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如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


新闻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新闻与信息都是客观事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和表达;

(2)来源都是客观事实;

(3)对受众而言都具有未知性;

(4)都提供某种关于新情况的新知识,满足受众信息需求。


区别:

(1)内涵和外延不同:新闻强调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形态,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手段;信息强调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切状态,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全部反映手段,外延更广泛。


(2)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新闻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传播,作用范围为广泛的社会公众;信息的传播手段则多样化,包括公开传播和私密化传播,不一定面向社会公众。


总体来看,新闻是一种信息,但并不完全等同于信息,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宣传和新闻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均属于传播行为;

(2)新闻具有宣传属性,利用新闻进行宣传是常见的宣传手段;

(3)新闻与宣传互相渗透。宣传可以以新闻的形式出现,成为新闻的组成部分。


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


(2)归宿不同:宣传的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


(3)传播的方式不同:宣传常需要用到重复的宣传策略;新闻传播的信息则是一次性的。


(4)传播的要求不同:宣传要求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定性的准确);新闻则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02

新闻来源&新闻本源


新闻来源:指新闻事实及事实材料的原始来源或提供者。


新闻来源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来源指供应新闻的媒介,如通讯社供稿,读者来信,记者采访,群众 (通讯员) 投稿,机关宣传品,广告,各种文件资料等。狭义的新闻来源特指消息出处,即新闻事实材料的提供者。消息来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文件材料等。


新闻本源:陆定一指出:“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03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观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


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观是新闻价值的集体取向,是长期形成的一系列基本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价值理想等等。


新闻价值观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和新闻传播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发挥着指导新闻价值评价的作用。


总体来说新闻价值观可包括专业主义新闻观、商业偏向新闻观、宣传偏向新闻观。我国主导的新闻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04

舆论&舆情


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它必须是集合化的公众意见。


舆论具有公共性、公开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特点。


舆论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共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舆情:舆情即民意情况, 涉及公众对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 (外露的部分) 或情绪反应 (既可能外露又可能不外露的部分) 。


舆情是社会脉动和公众情绪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和体现。


舆论与舆情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都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 都具有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方面的丰富内涵;

(2)所涉的客体都为人们的社会生活, 其中又以社会热点问题和关系到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居多;

(3)都与民众的群体性心声、意愿密切相关;

(4)舆论大致都是在与此相对应的舆情的基础上形成的。


区别:

(1)主体差异:舆情的主体是民众, 不存在官方舆情之说;而舆论的主体, 既可以是民众, 也可以是官方。


(2)内涵差异:舆情重在“情” (情状、状况) , 属于客观存在形态的范畴;而舆论则重在“论” (广义的议论) , 属于人们行为活动的范畴。


(3)形态差异:舆论的形态为意见的公开表达, 舆情的形态则并非均为意见的公开表达。


05

舆论监督&媒介审判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指人民群众或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对社会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监督与批评。


舆论监督具有法律法规依据。舆论监督在各种监督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媒介审判:媒介审判也称新闻审判、舆论审判,指记者或媒体超越正常的审判程序抢先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定罪、定量刑及胜诉或败诉的结论。


媒介审判的主要后果是形成一种足以影响法庭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审判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


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的区别和联系


(1)舆论监督指的是媒体拥有调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事物的发展朝着法制方向有序运作的一公种权利。而媒介审判则是指在司法案件审判前或结案前,媒体发布未经证实的、有明显倾向性的说法。


(2)前者是新闻媒体促使社会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而媒介审判则是带有倾向性,且违背新闻原则,发布未经确认的信息。


在实际生活中要善于将”媒介审判“转化为积极的“舆论监督”。


06

新闻策划&策划新闻


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指媒体或机构为了实现某个宣传目标,达到一定的宣传强势,而对宣传方式的选择、报道题目的遴选、传播手段和传播契机的确定所进行的思考、筹划、决策的过程,


新闻策划的目的是最优化地配置相关资源,最有效地运用相关方法,以求最大化地实现宣传意图,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策划新闻:所谓“策划新闻”,指新闻工作者 (包括记者、编辑等)以一个新闻事实为由头,亲身参与或策划的一种具有情结效应、轰动效应、导向效应、见之于媒体的社会活动,其有连续报道、体验新闻、暗访新闻等多种表现方式。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的区别


(1)含义不同:前者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对宣传和报道进行策划,尊重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后者的重点在于策划,是否为新闻事实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客观性、真实性都比较差。


(2)运作不同:新闻策划运作在新闻事实产生之后,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采访以及对其走向的预测,对报道进行策划;策划新闻就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容易产生新闻炒作、造假等现象。


07

新闻述评&分析性新闻


新闻述评:新闻写作学术语。解释性新闻体裁之一,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某一新闻进行评说。它的针对性较集中与直接,有时仍需概要提及或展开该新闻,然后对其进行评点或较深入的分析。


尽管新闻述评中有判断、推理或质疑等,但仍然以“用事实解释事实”为主要方法。


分析性新闻: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


分析性新闻多用于社会热点、难点以及未被人们普遍认识的新生事物的报道。


08

流言&谣言


流言: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流言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态。


特点:总是以“传播真相”的形式出现;传播的渠道主要是人际的口头传播;内容往往涉及一些特殊的事件或敏感的话题;是一些没有或缺乏确切证据的信息。


谣言:某些人(或者某一个群体、集团和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道中所流传的信息。


谣言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


流言与谣言的区别


(1)指向性:谣言往往针对社会公众事务领域, 其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而流言所针对的对象, 往往更多地指向一般个人及家庭、亲友等, 较少侵入社会公众事务。


(2)真实性:谣言以“捏造”为最主要特征, 属于有意识的传播,流言则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传播。


(3)传播行为:谣言制造者往往希望在公共空进行“点对面”的大规模传播,  其本质上是一种群体行为。流言多在比较私密的、范围有限的人际交往圈子中流传。


(4)词性色彩: 相对谣言而言, 流言的感情色彩更偏于中性。


(5)社会效果:谣言的破坏范围和力度均远远大于流言。


09

精确新闻&数据新闻


精确新闻:精确新闻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


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的报道。美国新闻学者、菲利普·迈耶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出版了《精确新闻学》一书,最早提出了精确新闻这种报道手法。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精确新闻学积极借鉴并尝试运用量化研究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与客观性,有利于提升新闻媒介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并不断增强人们认识事物的科学性与准确度。


数据新闻: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具体指的是媒体通过深入数据之中,对数据进行清洗、结构化,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背后的深刻意义,并通过可视化呈现的新闻报道方式。我国较为出色的数据新闻团队有财新、网易“数字说”等。


数据新闻的特点以数据为支撑文字为辅助、形象简洁直观、阅读轻量门槛低。数据新闻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为深度报道的发展带来了希望,给用户带来了轻便的阅读体验,同时,也促进了数据信息公开。


数据新闻的特征:

1.以服务公众利益为目的。这是数据新闻的出发点,所有数据的处理和呈现归根究底是为了让公众理解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中数据变迁的内涵,了解宏观数据如何影响每个人;

2.以公开的数据为基础。这是数据新闻存在的前提,如果政府、社会其他组织不公开信息或者没有提供联网数据库,缺乏数据分析材料,数据新闻也不可能得以推行;

3.依靠特殊的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开掘隐藏于宏观、抽象数据背后的新闻故事。这是数据新闻的技术保障,也是数据新闻得以和一般新闻相区别的核心特征;

4.以形象、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这是数据新闻的个性展现形式,得益于科学可视化的发展,数据新闻将复杂、抽象、难懂的数据转化为简单、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


但是目前数据新闻也存在着数据开放程度低、人才短缺、盈利模式单一、缺乏互动、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同时也要警惕国际传播中的“数据话语权”问题,防止我国成为“数据他者”。未来,随着媒体专业性的提升,数据新闻也会更加人性化、深度化、互动化。


10

符号&信号&象征符


符号: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事物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特点:a指代性:符号和其指代的事物之间无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约定俗成的;b社会共有性:语言符号系统是社会成员所共有的;c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


类型:符号可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信号:信号是具有物理性质的对象事物的代替物。


特点:a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b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象征符:象征符是具有语义性质的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特点:a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b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c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d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象征符在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即一种对象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


信号与象征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物理性质,而后者则具有人类语义性质,二者都属于符号这个大的范畴。)


11

传播障碍&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指在传播活动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传播隔阂:包括人与人、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隔阂。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产生原因: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的关联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


产生原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伴随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这个特点决定了其比一般的物理或生物信息系统更复杂,更具不确定性,更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危害: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12

议程设置理论&框架理论&铺垫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

观点: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标志着议程设置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正式形成。


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件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评价: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


三个层次:议程设置理论从传统议程设置(第一层)发展到属性议程设置(第二层)再发展到网络议程设置(第三层),其理论一直在拓展变迁。


框架理论

学科来源:框架理论最早源自认知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


观点: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它能够使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那些大量的信息。


20世纪80年代后框架构建的理论进入新闻传播学领域,而根据恩特曼的观点,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框架建构”具体指这样一种过程:“人们选择感知事实的某些部分,并将他们凸现在传播的文本中,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关于被描述对象的某种问题的定义、因果解释、道德判断以及处理建议”。


铺垫效果

又称“启动效应”,“预示效应”、“引导效果”、“准备作用”等。


铺垫效果来自认知心理学,认为铺垫现象描述了以前的语境对新信息的诠释所造成的影响。艾英戈等人把新闻的铺垫效果定义为通过唤起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并忽略另外一些问题,影响观众对政府、总统、政治和公职候选人进行评价的标准。


三者异同


学界对于这三个理论目前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合流观点认为框架构建和铺垫效果都属于第二个层次的议程设置或议程设置研究的延伸,铺垫效果被认为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解释议程设置的发生机制。


分流观点则认为三者在概念的缘起、理论假设及方法论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别,框架和铺垫效果不应该被视为议程设置的次领域。


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的异同


联系:

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均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均属于宏观效果论,且二者都立足于媒介本身,强调媒介的主导性作用而忽视受众的主动性。


区别:

(1)理论来源和科学基础不同: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源自李普曼,其学科基础主要围绕政治传播和大众传播理论。框架理论的早期思想则源自人类学家贝特森,诞生于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


(2)研究方法不同:从早期的研究来看,议程设置理论属于定量研究,框架理论则属于定性研究。


(3)研究的焦点不同:议程设置理论聚焦于媒介的传播效果,即媒介影响公众意见和舆论,而框架理论聚焦于新闻报道中国意义的建构以及影响新闻建构中的各种关系


13

电视人、容器人、媒介依存症


电视人

电视人概念由林熊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1973)中提出,指的是伴随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下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不同于印刷媒介环境重理性、重逻辑的行为方式。


同时,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其养成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容器人

容器人概念由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1980)中提出,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罐状”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彼此间保持一定距离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这一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媒介依存症

媒介依存症是指过渡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的行为,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将人们媒介依赖过度的一些现象总结为“现代人媒介依存症”,其特点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在这种媒介依赖下,受众如果没有恰当地使用媒介,交往的异化便很可能促使人们从群体走向单一,从联结到孤立、从开放走向封闭。


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提出者不同:电视人的提出者是林雄二郎,容器人的提出者为中野收,而媒介依存症是学者总结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


(2)强调点不同: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这一媒介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这个一代人注重“感觉”,与重视逻辑思维方式一代“报纸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容器人更加强调现代人的内心特点;媒介依存症的重点在于指出的是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联系:

这三个理论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因为媒介而造成的一种心理或者行为上的改变。


电视人和容器人概念本质上非常接近,二者都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评的基础上的。


但相对而言,电视人更强调重感觉的的行为方式,而容器人则更偏向个体与人际交往层面。


14

镜中我&主我与客我&自我互动论


镜中我

镜中我概念由库利在《社会组织》(1909)中提出,该概念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主我与客我

主我与客我理论也称“自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他认为自我是“主我”(I)和“客我”(me)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个体只有在于他者或社会的互动中才能体现鲜明的主我色彩。


自我互动论

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他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三者区别和联系


联系:

三者都包括在象征性互动理论或称符号互动论的大框架中。都是探讨人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区别:

(1)学术背景不同:镜中我理论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探讨;主我客我以及自我互动论则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进行理论研究。


(2)传播类型不同:镜中我属于人际传播的范畴,强调人与他人社会的联系,后两者的主要形成机制是人内传播,包含少部分人际传播。


(3)具体内涵不同:镜中我侧重社会互动,主我与客我侧重“自我”是如何构成的。主客体的互动,自我互动侧重在他人期待的印象中,自我重新进行改造和完善。


15

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过滤泡


信息茧房:由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桑斯坦认为,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我的日报”(the Daily Me)就是“信息茧房”效应的预言。


回音室效应:“回音室效应”来自桑斯坦2003年的著作《网络共和国》。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而该网络外部的任何信息,都很难在这个网络中传播或者不会达到这个网络中。


过滤泡:由伊莱·帕里泽在其著作《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中提出:“新一代的网络过滤器通过观察你可能喜欢的事物,来推断你的好恶,它们是一种预测引擎,不断的去创造和完善一整套关于你的理论:你是谁、你下一步会做什么、你要什么,从而为我们每个人打造了一个独特的信息世界。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接触观念和信息的方式。”


“过滤泡”指出了互联网巨头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能力,对信息流动进行重组和垄断,它提醒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要切实关注自身的隐私保护,对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络应用保持清醒的态度。


16

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


群体暗示:指不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方式。集合行为中的参加者通过处于亢奋、激动的精神状态,在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判断、分析能力的状况下,一味地盲信和盲从的现象。


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其传播速度快,主要原因是现场亢奋的氛围中,成员失去理智的自控能力,对外来刺激表现出了一种本能反应。经过群体感染的过程,一种情绪、一个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群体模仿:群体模仿是解释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的另一种理论。指在集合行为中,在人的安全本能下每个人都希望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把它作为最有效的安全选择。这种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结果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


三者关联


群体暗示、群体感染和群体模仿都是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中的信息和情绪的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在这种机制下形成的集合行为,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17

奇观&景观


奇观:媒介奇观的概念由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提出,具体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其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他认为这种奇观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等。“奇观”夸大了因观看而带来的快感,它对那些可见之物夸大其辞,吹捧并拒绝意义或深度。


景观:景观的概念出自法国学者居伊·德波所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具体指通过图像(包括图片和影像)建构起来的虚拟景象。景观与读图时代的到来有密切关系,并且已经成为媒介时代的本质。


“景观”实质上揭示了媒介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工具,一种公共设施,还隐含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景观不是附加于现实世界的无关紧要的装饰或补充,它是现实社会非现实的核心。


景观和奇观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道格拉斯的“媒介奇观”理论是对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奇观继承了景观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并根据当代社会文化语境进行完善。


(2)奇观是对景观的跨文化和去语境化的解读,是景观这一抽象理论的具体应用。


区别:

(1)概念层面:景观社会理论是宏观层面的理论,较为抽象,是对当代社会的性质进行把握;而媒介奇观则是中观层面的理论,从当代社会文化的具体现象出发,更为具体。


(2)分析对象:德波的景观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凯尔纳则以美国社会文化为出发点,为了理解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文化。


(3)研究视角:德波采取的是法国激进知识分子和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凯尔纳采取的是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


18

传播的仪式观&媒介仪式


传播的仪式观

观点:詹姆斯·凯瑞于在《传播的文化研究取向》(1957)中提出传播的“仪式观”。用来区分传统传播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播的“传递观”。传播的仪式观并非指信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在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不是指传达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


评价:从微观层面上来说,传播仪式观是对传递观的补充与更新,使得传播观跳出了传统“传递观”对传播的误解。从宏观层面上来说,传播仪式观将文化研究范畴引入整体的传播学研究,开创了文化传播学的研究范式。


媒介仪式

英国学者库尔德里在《媒介仪式:一种批判的视角》(2003)一书中提出“媒介仪式”的概念,认为媒介仪式即围绕关键的、与媒介相关的类别和边界组织起来的形式化的行为,其表演表达了更广义的与媒介有关的价值,或暗示着与这种价值的联系。


媒介仪式表现为人们各种不同的形式化的和模式化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与媒介相关,并凸显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神圣地位。


“传播的“仪式观”是一种传播研究路径的转向,强调的是传播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建构和文化共享。而媒介仪式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揭示和批判媒介建构“媒介化中心的神话”,探究的是媒介(符号)权力问题。


这两个名词虽然听起来相似,但说的可不是一个意思!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注意不要“张冠李戴”哦!


19

广告标题&广告标语


广告标题

广告标题是整个广告文案乃至整个广告作品的总题目,是全篇主旨的精确概括。将广告中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信息进行富于创意性的表现,以吸引受众对广告的注意力。它昭示广告中信息的类型和最佳利益点,使他们继续关注正文。


广告标语

又称作广告口号,是广告者从长远销售利益出发在一定时期内采用的相对不变的特定宜传用语,它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某项任务而提出的。


异同


相同点:

两者都需要进行精心的创意,在写作上均要求简洁精炼,新颖生动,引人注目;在表现手法上两者皆讲究文字技巧,可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在功能上两者都必须反映出商品或劳务的特征达到促销的目的。


不同点:

(1)写作目的不同:标题是全篇主旨的精确概括,标语旨在让受众理解并接受一个确定的观念 , 从而对商品和企业精神产生强烈的印象(情感层面)。


(2)更换频率不同:标题可随时更换,标语一经确定一般不能随意更换。


(3)所处位置不同:标题通常居广告之首,广告标语的位置则相当灵活。


(4)写法不同:标题常采用新闻式、祈使式、颂扬式、 提问式 、悬念式等;标语常采用号召式、风趣式、颂扬式、叙述式等。


20

国际传播&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尤指以其他国家为对象的传播活动。可通过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形式进行,但以大众传播为主。其特征是:a必须有共同的语言文字。b传播的目的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和宣传色彩。c传播内容无所不包,但以国际新闻和与受传国有关的新闻为主。


全球传播:全球传播是指信息传播的范围是全球性的。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区别


(1)主体不同:“国际传播”概念更侧重于主权国家界限之下政府之间传播行为,其并不适用于个人、组织、机构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传播情境;而“全球传播”概念的诞生本质就是其能够更大程度上阐释多元主体、无国界背景下信息的自由流通,其假设当前自由畅通的传播行为已经不受民族国家的束缚和影响。


(2)倾向性不同:“国际传播”指向的是一种内外有别的传播行为,国内的信息并不会被动地跨越国界,更多的是主动对外传播的结果;而“全球传播”则指向一种内外无差异的传播行为,国与国之间的信息壁垒被打破,任何国内信息都可以瞬间传遍全球,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


注意:“全球传播”所倡导的“无国界”更多是理想化的假设,任何信息背后都存在着民族和国家所带来的话语权差异,国与国之间的资源不对等和传播力的不平等直接导致“全球传播”并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信息自由流通。


21

UGC&PGC&PUGC&OGC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也称UCC(User-created Content)其主要生产者都是业余人员,他们出于个人爱好、公益心等原因参与到内容生产。


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也称为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其生产者多具有专业学识或者工作资质。为保证内容质量、传播效果,PGC 一般采用专业化生产工具,同时在特定的场所内进行。


例如,爱奇艺的自制剧在专业摄影棚内完成摄制工作。


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专家生产内容互联网术语,指的是在移动音行业中,将UGC+PGC相结合的内容生产模式。最典型的就是梨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是以职业化的方式提供相应内容,比说媒体平台记编辑,运用新闻的专业背景,以写稿为职业获得报酬。


22

信念沟&信息沟&数字鸿沟&数字代沟


信念沟:信念沟是影响跨文化效果的一个关键,美国学者D. B. Hindman于2009年提出了“信念沟”的概念,用来描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同一问题上存在的信'念差异。Hindman指出,人们的意识形态差异是导致“信念沟”产生的重要因素。


信息沟:信息隔离、断裂状态。通常由于人们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尤其是在不同年龄层或不同阶层、政治派别、文化群体之间缺乏交流而造成信息隔阂。


数字鸿沟:亦称“信息鸿沟”。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小S 2.0

知知

小S 

福仔

胖胖

小E

小S 3.0

卷卷


往期精彩:
考研只剩10周了,我还能做些什么?
论虚拟数字人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 真题演练02

解压又上头?“佛山电翰”直播爆火背后的传播学思考

我猜明年你的试卷上,新闻评论会考这些热点

官方最新40+院校报名人数汇总,这所211报录比最低3:1

成功上岸后,我后悔考研了。

刚开的重要会议,直接告诉我今年5个新传考点

离谱!求这些奇葩真题别出现在我的卷子上.....

新传人至少需要3次模拟考?上岸大神说这是真的!

彭兰最新论文答了这道真题,“智能素养”你需要了解这些

关于九月,这六件事你get了就完事了!

摊牌了,原来专业课140+的卷面长这样

被用“烂”的名人名言,可以用这些金句替换!

400+高分上岸后他们都说,考前看这本书真的能提分

保研名额暴涨,考研就一定缩招吗?

假期冲刺公共课150+?只需做对这几件小事

99%学校都考过!4个角度带你拿下这道每年必考20分的论述题

新传人物史扫盲自测!这些代表性高频理论你有混淆吗?

谁说答题一定是“疑难杂症”?答题方法课带你冲刺提分!

今年真题里没有瑞幸,我是万万不同意的!

速码!喻国明老师又带着新词来了

亚运会开幕式的这四个隐藏考点,成为真题的概率高达99.9999%!

论述答案要抓住老师,偷偷告诉你这11个高逼格xx效应

从《云之羽》到《封神》“质子团”,郭式审美你接受吗?

新传考研冲刺必备!被催了n遍的《20天20题》开启预售!

这个新传前沿考点,50%的概率会出现在今年考研真题中!

扩招、新增硕点、专硕延长?24新传考研有这些新变化

经典大众传播理论新变 | 真题演练01

李佳琦“携手"花西子,能带来国货的春天吗?

预报名倒计时一周!这些事情做错,99%上不了岸!

倒计时99天:请勿打扰,这会正发疯

「彭兰新版网传」这48个重点名解不准备真的答不上来......

最新!《网络传播概论》第五版重难点笔记PDF【全】

Lisa能去疯马秀......吗?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传播新传考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